东北网9月9日讯 这是一幅品不够的山水画:连绵的山、成片的林、清澈的江水……有山有水则刚柔相济,饶河就是这山水和谐的精致所在;
这是浸醉心灵的文化课堂。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赫哲族伊玛堪、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族食鱼习俗、桦树皮画技艺……俯拾皆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着饶河人,浸润着每一个闯入者的心灵;
这是一部多元文化融合的史书。小南山玉文化、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的诞生地和主战场、珍宝岛战役……穿越时空隧道,历史的足迹鲜活如昨。江水奔腾、渔船点点,“守望太阳的民族”赫哲族世代在此居住。
宝藏饶河,诗意栖居。凭借独特的区位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光荣的红色基因等资源禀赋,饶河立足“四基地一窗口”发展战略,创新谋划“一点突破、一线拓展、西连东开、全域统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思路,把四排赫哲族乡作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破局出圈”的突破点,以打造龙东旅游强县为目标,把文旅产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为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依托。
发展大产业提升大格局擦亮“蜜淌乌苏里鱼跃赫哲乡”旅游品牌
来自江西的游客李健明说,“这些外观以‘撮罗子’‘地窨子’为设计原型的建筑,非常有民族特色,为我们游客提供了私密空间和烧烤聚餐、围炉煮茶体验,真是特别惬意”。
2021年,饶河县“乌苏里船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与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带基础设施项目同年全面启动项目建设。3年来,“乌苏里船歌”乡村振兴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文化传承的发展思路,进一步释放赫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看到这片土地在党的光辉沐浴下发生的美丽蝶变。
走进饶河县四排赫哲族风情旅游园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集渔猎生活、非遗文化、鱼宴美食、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旅游体验精品区尽收眼底。
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以赫哲族“地窨子”为原型打造,外形呈鱼背型,内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游客全方位展示饶河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丰富物产、特色文化资源。长42.7米、高4.4米巨幅鱼皮画,是世界上赫哲族最大的鱼皮画作。
以赫哲族传统故事“天鹅姑娘”为原型打造的天鹅广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进入外观以“撮罗子”为设计原型的赫哲族非遗文化馆和演艺中心,可以看到赫哲族起源、渔猎文化、婚礼习俗及现代赫哲人的幸福生活;演艺大厅设置可移动幕布,切身能够感受到乌苏里江和大顶子山遥相呼应的山水映像。
乌苏里船歌文化记忆馆外观是以乌苏里江渔船为设计原型,夜间通过不同灯光演绎一年四季的变化。红色研学体验基地设置珍宝岛战役静态展示、数字互动作战体验、沉浸式场景体验、6d电影体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将珍宝岛精神生动展现。
四排赫哲族特色民俗旅游体验区建有特色民宿8栋、服务中心1栋。江畔民宿体验区内有17套单室、双室太空舱景观体验房,游客身处房间就能将星空与界江美景尽收眼底。
营造多场景带来多机会以文旅融合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夜幕降临后,四排赫哲族风情旅游园区内灯火璀璨,光影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呈现出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北京游客于美博说。
近年来,饶河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宣传策略,通过常态化举办系列活动,积极参加省内外旅游产品推介会、文博会,借助主流媒体和城市推荐官、电商直播达人等自媒体力量,持续推送饶河旅游资讯,实现了“流量”变“留量”。
同时,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消费环境,健全“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做到“安、顺、诚、特、需、愉”,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是“蜜都”饶河的最大诚意。
通过系列举措的实施,有效盘活了区域旅游资源,激发了文化旅游独特魅力,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同时,带动县域三产相关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倾力打造“看赫哲,到饶河”民俗旅游目的地,已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文化旅游”重要指示的典范。
释放新动能打造新高地以文旅融合增强乡村振兴“特色”
文化,是饶河旅游的灵魂。文旅结合,相得益彰。近年来,饶河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串珠成链,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不断激发内生发展新动力,繁荣消费市场,促进收入增长。
饶河东北黑蜂蜜产品、赫哲族鱼皮桦树皮工艺品、乌苏里江大米、山珍等地方特产和俄罗斯商品,成为八方游客炙手可热的伴手礼;地道的赫哲族“全鱼宴”、关东风情“六大盆八大碗”等美食,打开了游客的味蕾,体验到舌尖上的盛宴;赫哲族特色民宿、乡村农家民宿炙手可热,成为住宿领域新消费增长点,深受游客青睐。
据悉,饶河县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交出了一幅以文化旅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饶河答卷。